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战略部署,反腐败斗争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时隔两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而今迈步从头越”,“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势。今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在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时作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大政治判断,同时告诫我们“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明确提出“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任务要求。这一重大判断,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反腐败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彰显“宜将剩勇追穷寇”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个新气象新作为首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不懈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直至夺取压倒性胜利,探索一条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腐败现象是侵入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坚持不懈反对腐败,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反腐败问题上态度一以贯之,那就是有贪必肃、有腐必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党不是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不可能得到巩固。党的十九大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写进党章,旗帜鲜明地宣示了我们党在反腐败问题上的一贯政治立场。
“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任凭腐败蔓延确实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真反腐败才能兴党兴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毅然决然,同破坏党的领导、损害党的肌体的腐败展开力度空前的殊死斗争,一举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党中央聚焦“七个有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清除周永康、令计划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的重大政治隐患,有效防范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党的十九大以来至2018年底,我们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7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4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15人。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3.8万件,处分62.1万人,分别增长20.9%、17.8%,均创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40年来的最高值。在高压震慑下,全国共有2.7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了违纪违法问题,包括艾文礼、王铁、李建华等中管干部在内的5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截至目前,我国已连续4年开展“天网”行动,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5000多名,其中“百名红通人员”56人,追回赃款100多亿元。在《关于敦促职务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公告》规定的投案自首期限内,165名外逃人员主动投案,腐败分子已然成为人人追打的“穷寇”,腐败正日益走向日暮途穷。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自我革命中,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全方位、深层次地接受了锻造和教育,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精神面貌和作风状况焕然一新,我们党在淬火成钢中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无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坚如磐石、意志坚不可摧,是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根本保证。
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反腐败实现高质量发展
反腐败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进程中,注重将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要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大幕从此拉开。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两个为主”,实现巡视、派驻监督“两个全覆盖”,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完善问责制度,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委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全党上下一起动手抓反腐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在这个大背景下,推进反腐败斗争法治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华文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进行创新探索,对国家监察制度作出重大顶层设计,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原来分散于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反腐败力量、资源整合到纪委监委,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置于监察监督之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监察法作出进一步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2018年3月23日,国家监委正式挂牌,一个党领导的全新反腐败工作机构成立。国家、省、市、县4级监委全部组建挂牌,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使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改革以来,中央和省级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各级党委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常态化领导,初步构建权威高效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合署办公以来,各级纪委监委迅速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有效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持续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改革发挥的最突出效力就是强化了日常监督,在干部犯罪之前,管住了一般性的违法。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73.7万人次,同比增长32.0%。其中,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10.4万人次,占63.6%,增长40.5%;妥善运用第二种形态49.5万人次,占28.5%,增长20.3%;准确运用第三种形态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8.2万人次,占4.7%,增长17.8%;果断运用第四种形态5.5万人次,占3.2%,增长13.7%,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7万人。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5年间,在受处分党员干部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8万人,平均每年1.16万人。现在纪委监委执纪执法均运用“四种形态”,无论是“四种形态”处置总量,还是第四种形态的处置量,都远远超过改革前的数量,真正做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一笔政治账、人心账,充分印证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英明正确的,必将对推动反腐败向纵深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赢得党心民心:反腐败正义之战必定胜利
“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对“小官大贪”的惩处力度,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地市县党委通过深化政治巡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五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把与腐败和不正之风作斗争作为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坚决向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亮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年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力纠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惩治在扶贫项目中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严厉惩治发生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医疗、低保养老、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在落实惠民政策过程中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找准扫黑除恶与反腐“拍蝇”结合点,深挖彻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4.9万起、处理20.1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4万人,移送司法机关3300余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387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415人,移送司法机关1899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6年多来,我们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始终坚持让群众评判,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反腐败工作的根本标准。2018年全国党风廉政民意调查数据显示,94.1%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99.4%的群众认为党的十九大作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94.1%的群众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绝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长期坚持下去,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全会工作报告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认识把握,都展现出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冷静清醒。
——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决定了惩治腐败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特权思想还有不小市场,破除“潜规则”“关系网”还需要长期的过程。少数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想腐的思想自觉还没有深入内心。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确保公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不断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依然任重道远。
——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我们党长期执政必然面临被腐蚀风险。我们党长期执政,既具有巨大政治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腐败。2018年以来查处的人员中,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占90%。腐败存量不少、增量仍在发生,不收敛、不收手现象还没有完全遏制住。破解自我监督这道世界性难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的,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也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如何突破他们的围堵、干扰、遏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自信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是我们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腐败易发多发特征明显。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历史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同时也是风险集聚期、矛盾凸显期。深化改革越来越牵涉深层次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调整,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以及其他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从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和审查调查情况看,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依然突出,2018年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违反政治纪律2.7万件,同比增长114.4%;处分2.5万人,同比增长99.9%。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工业园区和高校、医院等仍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薄弱环节,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依旧是腐败重灾区,改革前沿地带、国家投资新兴领域往往也是腐败风险集聚区。这些都说明,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关系重大、牵动全局,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
——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发展,腐败分子对抗的手段也在逐步“升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境内交易和境外套现交织,有的境内办事、境外收钱,有的将赃款通过地下钱庄转存境外,妄图瞒天过海。春节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尔智决定逮捕,这名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中管干部,不仅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私营企业主揽工程、拉项目,还以所谓股权转让、业务佣金等“合法形式”掩盖权钱交易实质,通过亲属从中大肆收钱敛财。对这些新的表现形式和背后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必须深入研究,抓紧解决。
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站在了新的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必须相当清醒、相当有意志力,坚持有贪肃贪、有腐反腐,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目标,并就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作出具体部署,有力回应了社会关切。
——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决心,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三次全会闭幕后,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赵洪顺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的消息就陆续公之于众,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要向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旗帜、立场、方向看齐,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继续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只争朝夕、坚韧不拔,一步一个脚印巩固来之不易的压倒性胜利,彻底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精准有力削减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靶向治疗、精确惩治”八个字为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指明方向。抓住“重点人”,对象更精准。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查处的重点对象,把那些在党的十九大后仍然不知敬畏、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深挖细查、严惩不贷。严查“重点事”,目标更明确。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查处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妄图攫取党和国家权力的阴谋行径。突出“重点领域”,力量更聚焦。紧盯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要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聚焦金融乱象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揪出兴风作浪的资本“大鳄”和金融监管机构“内鬼”。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综合效应。一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惩治这一手不放松,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来削减存量,另一方面把监督挺在前面,以常态化的日常监督来遏制增量。
——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这次全会的鲜明主题。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反腐败也要有新的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这就要求我们把反腐败作为系统工程,把握好纠正与防范、治标与治本、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在用好治标利器,夯实治本基础上着力,不断提高治理腐败的效能。要在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的同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深化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党性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切实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要切实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覆盖、层层传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早日迎来海晏河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瞿芃 王卓)